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湖州 > 资讯杂谈 > 正文

揭秘湖州连夺“大禹鼎”背后的治水逻辑

发布日期:2018/11/11 3:41:14 浏览:385

来源时间为:2018-10-30

近日,佛山市、区河长办及成员单位组成学习考察团,到浙江了解河长制推进情况,为佛山治水“取经”。2018-10-3009:06来源:南方日报2018-10-3009:06:11.0揭秘湖州连夺“大禹鼎”背后的治水逻辑佛山治水河长制湖州4287455佛山新闻

莫干山风景区、德清水文化博物馆、南浔古镇……从山地到平原,从古到今,湖州沿着水“做文章”,绘就了一幅“诗画江南”的水生态文明画卷。湖州更是因治水有方,连续四年捧回浙江治水的最高荣誉——“大禹鼎”奖。

近日,佛山市、区河长办及成员单位组成学习考察团,到浙江了解河长制推进情况,为佛山治水“取经”。湖州是此次考察行程的第二站,考察团成员发现,治水之路处处是矛盾,湖州则“见招拆招”,在处理好水经济、水生态、水文化的关系上做“加减法”:做“减法”,让水生态与水经济捆绑发展,减少污水排放和治水阻力;做“加法”,讲好水文化故事,以水文化滋养水生态文明发展,促进人与河流的共融共生,最终形成全民治水的格局。

做“减法”

水生态与水经济捆绑发展减少阻力

汽车循着山路蜿蜒而上,连片的村民自建房和别墅式度假酒店映入考察团成员的眼帘,这是沪杭的“后花园”——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在莫干山的山脚下,莫干湖山水相映、碧水蓝天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莫干湖是德清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汩汩清泉每天通过输水管网,将清水送往德清城乡,滋养德清县约50万人的生命。在莫干湖之上,背靠青山绿水,民宿经济一片火热。当地导游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莫干山上现有600多家民宿,设备较好的民宿价格普遍在千元以上,旺季必须提前三个月预订。

民宿的用水亦取自莫干湖,每天产生大量污水,如何才能不污染山下的饮用水源?

在莫干兰宿度假酒店外,莫干山镇“五水共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沈赟国指着污水总管说,“秘密就在此”。据介绍,整个莫干山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污水处理系统,从农户到民宿的污水,都已被“束住”,通过污水管网送往污水处理厂。

在莫干兰宿度假酒店内,记者看到民宿内洗菜池旁的地下,有一个长方形的污水预处理装置,油污等杂质在这里经过三层过滤,变成泛白的污水,再流进酒店内的污水池中。“今年年底,将有专门的第三方公司对分离的油脂进行回收利用。”沈赟国说。

流出来的污水将经过酒店的污水处理池进行生物预处理。该度假酒店的有关负责人站在酒店的草坪上,指着地下说,“草坪下面就是我们的污水处理池,原来7个房间做3吨的污水处理池就够了,我们自己扩大到5吨。”这位负责人继续补了一句,“宁可大一点,对环境来说,更稳当、安全。”

酒店内的一整套污水预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必须由酒店承担,新建房和民宿都必须经过审批后才能动工,还必须长期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管。这件动了商户“奶酪”的事情,却最终得到了商户的大力支持,“皆因此事已从平衡水生态和商户利益出发,实现美丽生态和美丽经济的良性循环。”一位考察团成员如是说,如此一来,既实现了污水的零直排,又减少了治水的阻力。

“这是其中一个污水零直排项目,我们今年将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创建污水零直排乡镇。”沈赟国表示,莫干山镇将投入8000万元建设泵站、管网等,统一把莫干山镇的污水,特别是民宿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做“加法”

讲好“水故事”增加治水动力

在治水上,湖州不仅在工程上“下功夫”,还大力建设了诸多文化窗口,通过讲好“水故事”,留住河流的文化记忆,以文化影响社会,增加治水动力。

“请得一日假,事游半日泉。何人施大手,擎破水中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与友人相约坐船,抵达德清,过余不溪,游半日泉。他在德清留下如此诗句,如今这些诗句和有关水的文化记忆,均被德清水文化博物馆一一记录,展现世人眼前。

该水文化博物馆以“上善若水,仁德清溪”为主题,分为“水文生态秀美”“水乡文脉隽永”“水利建设成就”“水乡风貌变迁”四个展区,通过文字、新老照片、影像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展示德清县自古至今的水生态、水文化。如今该馆已成为德清展示水文化的一个窗口,每年接待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考察团。

除了德清水文化博物馆,湖州关于水文化的“印记”遍地可寻。

在湖州南浔,南浔古镇作为旅游文化窗口接待全国游客,在治水护水上,目前古镇内已实现截污纳管全覆盖,污水不再直排河流。南浔古镇坚持古建筑保护和水保护的结合,把污水管网接入文保单位时,通过第三方单位“古建筑设计院”设计测绘图纸,并聘请专业施工方,实施古建筑的污水管网铺设,既保护古建筑,又保护了水环境。

湖州南浔在此基础上,“书写”水文化故事。

一位姓屠的景点讲解员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了如指掌,他每天为南浔古镇发声,传播这里的水文化、人文历史文化,以及桥文化。除了历史,南浔古镇内还有2万多名常住居民,与古镇、与水共生,他们对水文化故事信手拈来,每天都在为南浔水文化的宣传作出贡献。

“佛山如今也在重点打造人文景观、水景观,湖州在挖掘水文化故事、细节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好好思考如何讲好佛山自己的‘水故事’。”佛山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佛山市水务局局长李永生在考察完湖州后说。

调研手记

湖州已把治水变成社会的自觉实践

在湖州德清水文化博物馆内,德清公众护水平台的一块宣传牌吸引了考察团成员的注意。

成员们通过这个牌子了解到,德清县目前已建成公众护水平台,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平台,点击“当河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就能“抢任务”。抢到周边1000米内的任务即可成为“民间河长”开始巡河,民间河长通过巡河发现河流内的水问题,最终通过平台反馈问题评价河涌,便可获得不同数额的积分和“绿币”。民间河长可通过绿币超市把手上的“绿币”兑换成洗洁精、牙膏、雨伞、水壶等生活用品。

德清公众护水平台的例子仅是湖州治水方略的其中之一,记者根据考察团走访过的莫干山风景区、德清水文化馆、南浔古镇等,发现了更多耐人寻味的治水“章法”。

莫干山治水动了民宿的“奶酪”,民宿老板却积极“掏腰包”超标准自建污水处理池;德清县乾元镇内每一条河之上都有《家庭护水公约》,爱水护水成为村规民约;1.68平方公里的南浔古镇内仍居住着2万居民,每到夜幕降临,这里从景区变成免费开放的市民公园,供市民和游客赏水……

从这些细节看,湖州绘就“诗画江南”背后有其独特的治水逻辑。湖州在治水的过程中,人与水始终是共融共生的,就像治污并不能孤立地只对某一河段进行处理,而是要实施全流域的体系治理,湖州治水,也特别注重把社会的各元素纳进治水体系中,平衡个中利益,实现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等的共同发展。

具体而言,湖州的经验是:处理好水生态和水经济的矛盾,让水经济反哺水生态;做好水文化文章,讲好水故事,吸引全社会一起参与。如今湖州已把治水变成社会的自觉实践,从而减少治水“阻力”,增加治水动力。

事实上,治水过程中处处都有矛盾,唯有攻坚克难,才能觅得一池清水。

【记者】李晓莉罗琼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