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11-16
原创湖州发布湖州发布
播音:汇哲、王然
全文7466字,阅读约30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蔡忍冬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清朝封建帝制,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史称辛亥革命。
内审中国情势、外察世界潮流。时代变革首先需要以文化启蒙大众,而文艺人士总是扮演着知春江水暖的先行者,故作为与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报章与戏曲,成为上海乃至江南宣传共和思想的主阵地。京剧艺人潘月樵创编时装新京戏紧密配合时政斗争,亲率梨园敢死队勇助陈英士“光复上海”。新闻报业人士也不甘示弱,同盟会员钱病鹤以画笔作刀枪推波助澜,获封“近代时政漫画第一人”,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剧变中作出过重要贡献。
钱病鹤(1879-1944),湖州南浔人,名辛,字味辛,半百改名云鹤。父亲钱庚,字琢初,系西泠印社名家徐三庚的弟子,刻印谨守师法,家藏古书画颇丰。钱辛自幼聪颖过人,喜摹《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籍上绣像,善书法诗词。在清代乡试中举人,因目睹朝廷腐朽无意仕途,遂钻研绘事编辑印谱,与刘语石、李农如等在南浔创立“南林画社”。
钱病鹤、黄宾虹、王云僧、陶冷月(左起)游园合影
其后,钱病鹤迁居上海谋业,为同乡名绅王文濡所重,遂以为师旁及朋辈,初入南社,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起,钱病鹤历任《时事报》《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大共和日报》《中华新报》《民国日报》《申报》等国画主笔。1911年,钱病鹤与丁悚、张聿光、马星驰、沈伯尘和王绮云等共办《滑稽画报》,开启漫画生涯。
武昌起义爆发后,钱病鹤以敏锐的新闻视角密切关注战事。1911年12月10日起,在《民立报》副刊连载《血战画史》,分别以先声、举义、定基、编制、渡江、逐澂、安民、保护、除暴、振市、招军、参谋、出发、接战、敢死、彪败等为题,作画18幅,融新闻报道与漫画配图于一体,反映武昌首义爆发、革命军攻占督署、驱逐总督瑞澂、成立湖北军政府、振市安民、革命军渡江、追击张彪残敌等一系列事件,以画史的形式同步记录辛亥革命的战事进程。
《血战画史·举义》(1911)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继任临时大总统后,其窃取胜利果实妄图复辟称帝的野心逐渐暴露。期间,新任九门提督江朝宗为袁总统办生日宴会,挟持“伶界泰斗”谭鑫培到居仁堂演出“孙猴”戏《新安天会》影射孙中山,结果遭拒,遂改演《秦琼卖马》了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政客们派兵抓来名角孙菊仙演《新安天会》,结果还是遭拒演,可见当时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同期,在上海的钱病鹤再次以敏锐的新闻视角,随即在《民权报》和《民国新闻》副刊上陆续刊载大量讽刺漫画,针锋相对地以“老猿”反唇相讥袁政府,用毛笔勾勒单线作像,便于石印制版。《老猿百态》揭露了袁氏假共和真复辟的阴谋,以及与帝国主义、前清势力相勾结的丑剧,并讴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讨袁运动”。
《老猿百态·望梅止渴》(1912)
1913年,由钱病鹤主笔的百幅漫画以《袁政府画史》(上海沪江评论社版)为名自费结集石印出刊,以专题形式列数其开历史倒车的丑恶嘴脸与丧心病狂的卖国行径。从《血战画记》到《老猿百态》,钱病鹤以革命的热忱与胆识,成为将美术与时政紧密结合的先驱。如今,这两套时政漫画还时常作为插图收入中学历史课本,并被多地历史试卷列入选择题使用。
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刺客赴上海将“讨袁主将”陈英士暗杀,所幸钱病鹤之前为躲避通缉遁入租界方免罹难。同年6月6日,在位83天“皇位”的袁世凯忧愤成疾而亡,钱病鹤再次于《民国日报》上发表时政漫画,讨伐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917年,包天笑创刊《小说画报》,钱病鹤为封面与插图主笔,此外《新声》杂志与《解放画报》也约请钱病鹤配图。1918年,钱病鹤主编《近世一百名家画集》(文明书局版),于右任题署,内分清代墨宝、今人杰作、新派妙品、徵求遗珠四类,多士荟萃旨在以备参考。
《近世一百名画集》(1918)
1920年12月,钱病鹤在《申报》发表《共去厌物,道路平坦》的漫画,隐喻军阀为无枝无叶的枯树,遭人民当作“厌物”奋起砍伐拔除。1927年,北伐军兴宁汉分裂,钱病鹤因针砭时弊而遭上海警备多次传讯警告,无奈辞去《申报》“自由谈”漫画笔政,自此易名钱云鹤,广结墨缘,靠卖画为生。
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悍然进犯上海闸北,驻防淞沪地区的十九路军奋起抗击,钱云鹤闻讯后快速绘制24幅扇面作鼓动宣传。他在劫后余生的白描长卷《仿龙眠居士十八应真像》的题跋中记述:此帧合参各名家手笔兼采佛学之刻本,心领神会十日而成,敝帚自珍,秘藏行箧。春初闸北浩劫,画存习静居中。后因法教士等要求中日停战,开放四小时救护难民。乃敢亲临险地,同屋携出,所奇者完整无恙。佛经云:火焰不能烧,刀兵立转折。我于斯图亦信。兹欲装小缎,漫缀数言记之。
2000年10月,湖州文史学者蔡一平致函上海名宿王瑜孙,询问他有关南浔旧事及所撰《张萼荪传略》《钱辛传略》等的详情,11月1日接瑜孙老复函:一平先生,昨长江三峡游归来,于案头得大札,欣如晤对,足下有志于乡土文史甚为难得……钱云鹤先生与先君少日曾在私塾同学,在沪卖画时期我曾随父往访,印象中所居楼面狭窄,四壁悬有己作人物画,大抵时人所订绘者。闻彼言孙传芳某部下颇为怀念故主,请其绘为肖像,指明需戎装跨马,润金在所不计,云老笑谓:此辈之钱帛正可暂解我辈措大之厄,声音笑貌,恍若目前。
1924年9月,苏浙军阀爆发“齐卢之战”,长兴与宜兴成主战场,湖州也一度兵荒马乱。1925年8月28日,时任浙江军务督办的孙传芳曾来湖州巡视,由轮船码头登岸,途经南街、衣裳街、宣化坊至省立三中行辕下榻,次日参观考察工商实业,并于30日晨转赴长兴检阅军队。直系军阀孙传芳系山东人,于1935年遇刺身亡。王瑜孙少时亲历钱云鹤鬻画为生的这段白描,状写描摹活灵活现,风骨一如既往,堪称独家珍闻。
钱云鹤遭“淞沪劫难”之后举家迁居南京白下区,直到1937年初夏才重回上海。某日,偶遇同乡商讨湖籍人士书画合展事宜,并在燕华酒家聚餐,彼此谈起过去科举功名之事,始知彼此均为“辛丑同案”,即科举参考姓名同列一榜者,餐后便冒雨随同乡至其寓所,在灯下手录旧诗4首并敬绘佛像一尊,供祝卓英乡长雅正并“祝六旬之庆永志”。钱云鹤借这4首旧诗透露自己大半生的心路历程,倒是很值得玩味:泮水曾游列冠军,当时清室正繁棼。废除科举文章贱,改学挥毫代立勋。鼓吹革命竟成功,袁帝专权辣手攻。压倒论坛人散走,可怜我亦避威风。历尽难辛阅岁华,骂人漫画作生涯。五旬悔过成千佛,浩劫身逢只毁家。难后迁移白下居,依然落拓混樵渔。丹青不肯标高价,要换青蚨买旧画。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钱云鹤身处沦陷期间的上海,虽明面专绘佛像,内心仍愤世嫉俗。即便在南京路的大新公司举行个人画展时也不忘国耻,将借古喻今的画轴《卧薪尝胆》张挂于庭前屏门,以激发沦陷区民众的抗日爱国热忱。
早在1922年,钱病鹤就发起组织上海书画会,出任会长,主要成员有李祝萱、萧蜕公、吴彦臣、钱化佛等,以“挽救国粹之沉沦,表彰名人之书画”为宗旨,在全国范围征集作品办展并编印《神州吉光集》(王震题签,钱病鹤作序)16辑。钱氏画作上溯宋元意趣,尤喜明陈老莲画法,主攻人物兼及山水、花鸟,擅诗词、书法,曾在京津、江苏、重庆等多地举办个人画展,还受聘于由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钱病鹤与但杜宇合编《水彩画临本》(上海大东书局版)美术课本,在第二册中涉及“桃花鳜鱼”画法的说明:(原理)古诗有“桃花流水鳜鱼肥”之句。画家每作此图,自诩描摹三月春风,淋漓尽致,然不过皆以神胜,未能以形似也。本图鳜鱼,考证实物,一切用笔,又根据于永字八法,应有尽有,是以不落呆板,别饶生趣,断非图壁虚造者,所可同日而语。桃花则残英飘零,尤多感慨。
《水彩画临本》(1923)
此篇想必出自钱病鹤手笔,可证民国初期的美术教学已十分强调形神兼备之中西合璧画法,在习练西洋造型与光影设色的同时,又强调以传统书法笔墨为骨架。这套《水彩画临本》成为主要美术教材,由于商业美术的需求,水彩画成为当年的主要画种,故在数十年间不断翻印。
时装、美女、武侠、京剧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文化时尚”,并逐渐由沪上传至各地,大运河流域都有以“小上海”冠名的商贸与文化重镇。月份牌美女源自外资烟草公司的创意,洋货初入华埠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最后在画家的配合下,商家以附赠中西合璧美女画片的方式促销,此招果然灵验且带动各式“百美图”兴盛。图式大多先由晚清画家费丹旭、改琦、王素等所作传统仕女画演变而来,随后画家沈泊尘、丁悚、但杜宇、陈映霞等相继推出“新百美图”。钱病鹤1914年所绘《世界百美图》(中法大药房版),系大药房的赠送图册,海上漱石生孙玉声题序,并为全书100幅绘图题诗,以展示欧美亚非等全球各地区妇女的窈窕容仪与风物人情,一时引领风气之先。当年“百美图”还影响到言情小说杂志的封面与插图,形成“鸳鸯蝴蝶派”女性审美文创。钱病鹤还有1921年所绘《香艳花影》(美育珍赏社版)传世,珂罗版精印绘“十二月花神图”。
1921年,钱病鹤在上海《解放画报》第7期为《旗袍的来历和时髦》作插图,率先抨击旗袍为成衣店里“无人过问的废物”,因当时满族妇女大多已改穿汉服,故对上海妇女争相定制旗袍大惑不解。同时,他在《新服制图说》中大力推广男女新式服制,展示礼服、裤式、玄端式、深衣式、大礼帽式、常礼帽式、革靴、缎靴、套式、裙式、女子便服式等形制细节,还特地加上广告词:“或短或长,有高有低,新旧杂陈,饶有奇趣。”每每改朝换代必先换衣装,可证钱病鹤是画坛追逐时尚的先知者。
《新制服、发型图说》(1921)
钱病鹤1925年精绘《武侠丛画》(上海图书馆版),共4册石印本,为海上漱石生孙玉声所辑录的历代武侠笔记小说配图,他于战乱中历时数年完成113幅白描精作。
《武侠丛画·燕京少女》(1925)
在文盲或初通文墨者占绝大多数的民国时期,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与戏曲成为传播面更广的文化载体,武侠神怪题材在影剧界大行其道,当年的文艺界人士大多通京剧,同时戏曲界也吸收电影的创作方法,开启增加机关布景的海派京剧连台本戏。钱病鹤对京剧也非常熟悉,早在1918年就为周剑云主编的《菊部丛刊》创刊号绘赠《周郎顾曲图》,1919年又为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传》(三益美术公司版)文宣册配图,精绘《艳阳楼》《铁笼山》等10幅写实戏曲画。
《戏画大观》(1932)
某年,笔者从安徽歙县旧书店购得钱病鹤1932年作《戏画大观》(世界书局版)绘本,共分上下两册,号称全国名伶秘本,类似大戏考,戏画配唱词,不同于之前的写实戏画,而是以漫画的形式绘京剧场景。许多戏曲名段唱词都已失传,特别是附录中白云鹏、刘宝全等京城鼓书艺人的唱词更为弥足珍贵。
最能体现钱氏传统书画功底者,当属1922年初版一函四册之《病鹤丛画》(上海会文堂书局版),由李瑞清题署。丛画分获古、立范、餐秀、野谈四类,分别由王震、吴昌硕、陆廉夫等题签,内分真迹重摹、名贤事略、名将汇传、唐艳诗话、时事图说等部分,古今中外、男女老少、人物绣像无所不包,吴门范君博赞曰:“立一体不难,难在备众体。”
1926年又续出《病鹤丛画新集》(世界书局版),也是一函四册,由杨逸题署,新集分春芳、夏妍、秋艳、冬秀四类,分别由刘云逵、潘琅圃、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