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湖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1日王纲)

发布日期:2021/3/22 3:09:07 浏览:817

州,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软实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平安中国示范区的先行区。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创新策源地的政治担当,坚定不移推动理念再深化、实践再出发。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总的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深入实施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扎实开展聚力“三服务”、“五战”开新局活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数字化改革赋能现代化先行,确保“十四五”发展高位推进、高点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定任务。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21年,面对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首场大考,我们必须咬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交出“十张优秀答卷”:

(一)实施创新首位战略,交出创新驱动优秀答卷。融入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构筑全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打造创新创业新空间。共建G60科创走廊,推动德清相关区块纳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规划建设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和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启动一批“五谷丰登”计划标志性项目,推动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地运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战略性科创平台,加快太湖实验室、莫干山实验室建设,新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0家,引进地校合作创新载体15家以上。提升科技城、高新区、孵化园等平台能级,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0家。

建设面向全球的创新人才“蓄水池”。迭代升级人才新政,招引全球全国顶尖 、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新引进大学生12万名、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推进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新增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2万名以上。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飞地发展质效。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工程,推动湖州师院创建高水平大学,加快湖州学院落地以及其他高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开展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力争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0,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落实“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市级以上补链强链项目100个以上,解决技术难题100个以上。

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实施低成本创业之城和高品质生活之城建设计划,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生态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创新主体全链条普惠性支持,落实相关税收减免和金融扶持政策,做大天使基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科技大脑”创新云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二)紧扣绿色智造,交出产业发展优秀答卷。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全面推行“链长制”,推进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集群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以上。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动共享智造,建设“产业大脑”,培育“未来工厂”,建设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提升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县建设水平,争取吴兴物流装备、德清北斗地理信息和长兴新能源等产业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围绕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开展“千企智联”行动,分行业推进“上云用数”,赋能纺织、家居、电梯、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1000项智能化技术改造,带动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推进工业低效企业提质增效三年攻坚行动,整治“低散乱”企业及作坊1000家以上,淘汰1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标准化、知识产权等强市战略,推进质量革命。传承和创新发展历史经典产业。

强化企业帮扶培育。迭代更新惠企政策,力争减轻企业各类负担180亿元。深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新增社会融资15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各新增100亿元以上。实施“冠军领航·制造强基”行动计划,新增单项冠军企业2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5家以上。推进“金象金牛”“凤凰行动”等企业培育计划和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新增上市公司5家。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行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

(三)狠抓项目质效,交出扩大内需优秀答卷。坚持需求侧与供给侧双轮驱动,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以更高质量的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深化项目“双进双产”。强化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0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240个,力争当年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40。深化“五未”项目攻坚,完善亿元以上项目库管理,重点推动3亿元以上项目开工110个、竣工80个。深化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确保落地率达到70以上,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的数量保持全省前三,吉利新能源汽车、三一装载机、合丰泰显示面板等项目扎实推进。聚焦“两新一重”,滚动推进“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

加快平台提质增效。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加快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发展,打造特色小镇2.0版,新增星级小微企业园3家,培育服务业创新发展区10个。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345 1.5”准入标准,启动工业全域治理,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000亩,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800亩。新启动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6个。

促进消费升级扩容。落实消费新政,实施放心消费行动,统筹发展本地消费和吸引外来消费,推进一批示范性项目,打造长三角消费热点城市。加快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办好第二届“湖交会”。提升传统消费,抓好高品质步行街、智慧商圈项目建设,培育夜间经济集聚区,推进批零业改造试点,引导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发展新型消费,深化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省级文旅消费试点,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动安吉余村成为5A级景区。

(四)融入开放战略,交出畅通循环优秀答卷。全方位融入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高效率循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产业、创新、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实施100个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加速实质性一体化。统筹推进南太湖新区提质发展、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湖州片区规划建设。加快打造嘉湖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启动共建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深化城市整体营销,增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的对外影响力和对内牵引力。高质量办好“湖州人”大会。

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定签订机遇,全力拓展国际市场,推动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全省的份额继续提升。争创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加快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试点建设,打造长三角新型贸易中心,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达到150亿元。强化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确保实际使用外资12亿美元以上,每个区县都有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投资项目签约落地。争取B型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建设内河港口海关。

以“轨道上的湖州”引领综合交通建设。启动交通“十大百亿”工程,实施轨道交通建设“4321”工程,力争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00亿元。推进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铁及相关场站建设,力争杭德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完成工可批复并开工,突破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和宁杭高铁二通道、盐泰锡宜南延、水乡旅游线等铁路项目前期,做好湖嘉城际、市域轨道交通等铁路项目谋划工作。全面建成申嘉湖高速公路孝源至唐舍段、104国道德清段改建等工程。加快建设湖杭高速公路、苏台高速公路、104国道李家巷至施家桥段改建、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等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德安高速公路。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0公里。谋划推进军民合用机场建设。

(五)坚持示范引领,交出生态文明优秀答卷。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国家生态文明区县创建力度,全域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创新。

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推进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力争市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内,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6座,创建省级美丽河湖8条,监测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力争夺取“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推进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一区一城一河”为重点,实施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大蓝藻治理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化森林城市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建立完善生态警务、生态公益诉讼等保障机制。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100项绿色化技术改造,推进300家绿色工厂提质升级。抓好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启动碳达峰行动,开展相关领域“零碳”试点。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力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8.8。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市建设,力争建成省级“无废城市”,实现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区县全覆盖。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落实农药购买实名制和化肥使用定额制。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积极推广替代产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倡导低碳出行、绿色消费,抵制餐饮浪费,传承弘扬生态文化。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创新策源能力。深化南太湖新区实践示范区和安吉县域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带动全市形成更多实践创新成果。建立市和区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常态化核算机制,推广山区、水乡成熟的美丽经济发展模式,深化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六)突出数字赋能,交出深化改革优秀答卷。聚焦整体智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数字化改革,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建设数字湖州。加快构建“1 5 2”工作体系,搭建好数字化改革“四梁八柱”,初步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加快运行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综合应用。探索构建智慧城市实践创新体系,高水平运营城市数字大脑,深化数字驾驶舱建设,率先建成物联网数据中台,推动各类数字创新示范平台建设。推进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建设,推广“数字乡村一张图”智治模式,新建数字化村级平台100个以上。

强化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坚持用户体验导向,促进网上网下协同办理,深化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建设智慧政务综合体,推出更多“智能秒办”“无感智办”“区域通办”等便民惠企场景。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建立完善市县乡一体、部门间协作、政银企社联动的基层政务服务机制。深化“互联网 监管”。加强优化提升和数字化改造,高水平打造12345政务服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